地理位置
雷州市地處雷州半島腹部,東臨南海,西瀕北部灣,北接遂溪與麻章,南通海南,素有“天南重地”之稱。地理坐標:東經109°42' 12”~110°23' 34”,北緯 20°26' 08”~ 21°11'06”。東西橫亙67公里,南北縱貫83公里,總面積3709.33平方公里,海岸線長406公里。
土地資源
雷州市土地面積3709.33平方公里(包含湛江市奮勇高新區、遂溪林場、北坡林場)。華僑管理區土地面積44.92平方公里,數據由市國土資源局提供)。全年農作物總播種面積260.72萬畝,比上年增加7.17萬畝。稻谷種植面積81.89萬畝,比上年增加0.38萬畝。甘蔗種植面積76.68萬畝,比上年增加2.12萬畝;花生種植面積22.22萬畝,比上年增加0.87萬畝;蔬菜種植面積47.83萬畝,比上年增加2.39萬畝。全年稻谷產量29.70萬噸,增加0.38萬噸,增長1.3%。甘蔗產量454.65萬噸,增加4.56萬噸,增長1.0%;花生產量6.95萬噸,增加0.43萬噸,增長6.6%;蔬菜產量80.22萬噸,增加5.83萬噸,增長7.8%;水果產量81.14萬噸,增加7.15萬噸,增長9.7%。
全市地勢平緩,大部分屬平緩臺地,少部分屬低丘陵,整個地勢南高北低,一般為南北走向,絕大部分可利用于種植、造林、放牧,對發展機械化很有利。
地形地貌
雷州市境內陸地大部分屬平緩臺地,少部分為低丘,整個地勢南高北低,溝谷一般是南北走向。東部和西部沿海地區漸向海傾斜。溪河多為西部向西流入海,東部向東流入海。東西海岸灘涂廣闊,多海灣、島嶼與沙洲。市內多低丘陵,總面積約150平方公里,占該市土地總面積的4.2%。低丘主要分布在企水鎮東部、北和鎮東北部、龍門鎮東北和西南部、調風鎮北部、英利鎮東北部及房參鄉的東北部。海拔高度一般為65~174米,相對高度一般在40~55米之間,坡度一般為5~10度。該市境內海拔超過200米的山丘有石茆嶺、鷹峰嶺和仕禮嶺。其中石茆嶺海拔259米,是市境內制高點。在南渡河中下游,有一個范圍廣闊、一馬平川的平原地帶,因為是河海沖積和圍墾形成的,又在雷州府城的東部和西南部,所以當地人叫做東西洋。東西洋平原面積22萬余畝,素有雷州半島“天然糧倉”之稱,并有“東洋熟、雷州足”之譽。
土壤類別
雷州市自然土壤總面積360萬畝,占總土壤的68%,可分為五大類型:
?。?)磚紅壤土。面積321萬畝,占自然土壤的89.3%,分為赤土和黃赤土兩個土屬。赤土屬面積130.3萬畝,占自然土壤的36.2%,由玄武巖發育而成。主要分布于本市的東南部及其延伸地帶的南興鎮東南部、雷高鎮南部、東里鎮西部、調風鎮西南部、龍門鎮東南部、英利鎮東南部、北和鎮南部、房參鎮東部、覃斗鎮北部、唐家、海田兩鎮東部、楊家鎮西部等地。土壤赤紅至褐紅色,土層深厚、質地重粘、有機質含量較高,肥力較高、適宜種植熱帶經濟作物和造林;黃色赤土屬,面積191.43萬畝。占自然土壤的53.1%。成土母質為淺海沉積物。主要分布于本市的中北部和西北部的客路、白沙、附城、沈塘、唐家、紀家、南興、松竹等鎮。地形開闊平坦,土層深厚,植被覆蓋差,水土流失嚴重,表土層有機質含量底,氮磷少,極缺鉀。
?。?)濱海鹽漬沼澤土。面積31.2萬畝。占自然土壤8.66%,成土母質為近代濱海沉沉積物。分為濱海沙灘(面積19.1萬畝)。濱海泥灘(面積11.7萬畝)。濱海草灘(面積0.46萬畝)。濱海泥灘和濱海草灘主要分布于東海岸,少部分分布在西海的海灣地帶。由于受海潮的影響,含鹽分較高,質地粘重?,F已有很多開發為蝦池、魚塘,精養對蝦、螃蟹、魚、蠔等。
?。?)濱海沙土。面積5.5萬畝,占自然土壤的1.52%,成土母質為近代濱海沖積物。成帶狀或片狀分布在東西海岸沙灘地帶。土層深厚,土體松散。易滲透、易干旱,濕度變化大,有機質缺乏。表層長著稀疏而耐旱、耐咸植物,如香附子、鋪地黍、仙人掌等。
?。?)濱海鹽土。面積2.1萬畝,占自然土壤的0.59%,主要分布于附城鎮、沈塘鎮的東部海灘,西部的唐家鎮和海田的海灣也有分布。土壤質地沙壤至粘壤,含鹽分較高。地表的耐鹽草本植物茂盛,可以放牧,離大海稍遠的、鹽分較低的地方,已逐年開墾農用。
?。?)沼澤土。面積340畝,占自然土壤的0.009%,主要分布在紀家鎮的坡塘一帶的低洼地。土體黑灰色,糊狀結構,表土層集生著茂密的水生雜草。